今年的高考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广大网友已经等不及给高考结束,已经开始给学子们出主意:高考结束后,该做点啥?
有的网友说要约上三五好友,痛快的疯玩一场,妈见打的那种;也有网友建议好好睡上三天,恢复好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还有鼓励学子赶快表白,成全青春的一份圆满……
其实,网友们给考生们的种种建议,也都是对于人生某一年龄段的特定有纪念意义的事。毕竟过了特定的年纪,在去经历的话就很难体会当初的心动感觉。
所以今天重点想和大家说说,为什么趁着年轻,一定要把沙漠“绿”了。
在今年6月份,一张中国西北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卫星照片引发众多网友的讨论。
在这张美国NASA采集到的照片里,喀拉喀什河与喀什河流域竟然出现了大片的绿色。随着夏季的到来,这里的植被已经开始恢复生机。
但实际上,这里在之前被称作为“死亡之海”,或许另一个名字更为让大家耳熟能详——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漠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呢?
水源匮乏,狂沙漫天,除了少数在极端环境下能存活的动植物,这里几乎是生命的禁区。
大家在课本上了解到的成片死亡的胡杨林,消失的罗布泊,这些都是土地沙漠化的恶劣后果。
但如今在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原本灰黄一片的大西北,现在有了更多的绿色,不仅仅是塔克拉玛干。
毛乌素沙漠,在科研人员40多年的努力下,这里30%的沙漠覆盖了植物, 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5000万亩地水土不再流失了,黄河年输沙量,也因此减少了整整4亿吨!
沙漠变绿洲,这一壮举既可以被称为是中国的奇迹,也可以说是我国在沙漠治理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科研实力雄厚。
中国人的治沙工程,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
从最初依靠人力的不断种植灌木,来抗拒自然的力量;到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林的成活率与种植速度得到提升,中国在改造沙漠工程上的进度越来越快。
今年我国发布的《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数据显示:
2019年我国共完成造林706.7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14.7万公顷。
同时40多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从初期的12%增长到22.96%。
增加的近11%的森林覆盖率,相当于中国在40年内新造了相当于3个德国面积的森林!
如今,中国的人造林面积远远超过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人造林面积总和,毫不夸张地讲,我们让地球变得更绿了。
而对于现在年轻人们来说,真正的了解和关注到沙漠治理与生态保护领域的内容,不仅对未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开拓个人视野和见识也有着重要的帮助。
所以,趁着年轻,一起去把沙漠“绿”了吧!
启德学游推出的针对9-12年级学生的【宁夏沙漠治理与生态保护科研实践项目】 (点击标题,即可了解项目详细介绍),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在西北大漠真实参与到治沙行动的机会。
本次项目中,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到西北大漠的壮阔美景,还将跟随中科院的权威专家,学习并运用我国沙漠研究最前沿的科学方法,深入沙漠腹地,揭开中国治沙的奥秘。
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将亲手栽种植物、扎草方格,建立实验环境进行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并完成科学严谨的科研报告,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治沙行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深入西北大漠,真实参与治沙工作
学员们能来到西北感受独特的自然环境,同时在权威的沙漠研究观测站——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利用专业的实验设备,完成科研任务。
■ 权威导师带队,科研内容有保障
在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将参加模拟沙漠降水实验,掌握先进的生物土壤结皮技术,体验完整的科研实践流程,深刻了解治沙的重要意义。
■ 收获丰富,提升个人科研背景
项目结束后,学员们将收获沙漠治理与生态保护科研实践项目证书和权威专家签署的个性化纸质推荐信,助力未来提升留学背景。